HR们都是怎么看简历里的学生会经历的?
日期:2019-05-23 浏览
学生会主席、社团主席们总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,社团招新的时候也会以“锻炼个人能力”、“拓展人脉”、“丰富工作经验”为噱头,鼓励各个学生积极参加。参加过学生会的毕业生将这部分经历写进了简历,信心十足,这也让一部分从来没有过社团经验的应届生们感到惶恐——我没参加过学生会,是不是就找不到好工作了?

让我们来看看面试官们都是怎么看待简历里的学生会经历的:

人事A:“有一定作用,算加分项,至少简历部分我会喜欢。在学生会以及一些社团当干部的经历,说明这个人有一定的积极性。如果只是干事的经验,那意义不大。在公司里做一些活动,做一些号召,这样的人会比较好响应。甚至有一些组织过活动,了解组织活动的流程,那就更好了。”

人事B:“公司和HR看中学生会经历看中的是你具体做了些什么有用的事情。譬如独立地承办一个大型活动、譬如把一个团队带着实现了什么目标等等之类,我需要从这个经历中看到你的思考和承压,而这个东西不是你水一水或是挂个名就能得到并且展现给HR的。或者,更直接的说,学生会经历在你坐到主席副主席的时候说出来是管用的,但如果只是个部长甚至干事那就不值钱。”

人事C:“无论你的简历里有多少亮点,它们能起到的作用都只有一个,那就是一次面试的机会。面试时候的表现才是决定你能否得到这个职位的关键。有些时候,一段靠谱的实习经历都比学生会主席这个头衔有说服力。学生会或学校社团工作经历只对特定类型的企业或职位有作用。比如国企,比如有些国企习气的民企。所谓职位,一般是类似管理实习生类型的文职类职位。行政啊,人事啊,销售啊,客服等等。”

人事D:“负责任的HR会尽量摒弃自己的个人偏见,在面试过程中依据岗位的素质模型来进行行为的验证,如果遇到不那么负责任的HR,恰好本身对学生会主席印象不好,那就惨了。比如说我过往的经历让我对学生会主席着实来说没啥好印象,在我的记忆里,总体感觉就是他们对于权术的热爱更甚于学习,换言之,他们并不那么喜欢埋头苦学,埋头苦干,他们更喜欢权利和往上爬,所以,如果我拿到简历一看到这几个字,首先想到这些。”

人事E:“作为面试官的时候,看到学生干部也没什么特殊的感觉,因为不同学校的学生干部可能千差万别,比如某学校可能学生会强势,某学校可能社联强势,某学校可能科协一枝独秀,强势的学生组织会吸引最优秀的人才,而同样该高校其他学生组织的干部素质就会差很多。所以所谓的学生干部光环并不能够影响到什么,还是那句话,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,还是自身的积累与企业的诉求是否契合。”

总之,所谓的学生会经历在蒙城找工作的时候到底有没有用,需要分情况讨论:

1、如果你应聘的是国企,从事的是文职类岗位,那么学生会经历是比较重要的;如果你应聘的是外企或者私企,从事的是技术类岗位,那么再丰富的学生会经历也比不上一份实习的经历,能力高于一切;

2、如果你是重点大学毕业,且担任过学生会主席,操办过很多大型活动,那么学生会经历在应聘中是一个加分项;如果你只是学生会的干事或是普通成员,没有带过团队,随便水一水就获得了头衔,那么这段学生会经历可有可无。假如你不但没有学到管理的经验,反而学会了打官腔,那么这段学生会经历是减分项;

3、如果面试官认为参加学生会的人都比较积极向上,那么学生会经历就是一个加分项;如果面试官由于经验认为学生会出来的学生浮夸势力,不够踏实,那么学生会经历是一个减分项。

是否要在自己的简历中体现学生会经历,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。也许你的学生会经历在这家公司一文不值,在另一家公司就是能力的体现。当然,如果你没有参加过学生会,也不必担心在蒙城找不到好工作了,毕竟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以能力为先。
在蒙城找工作,就上蒙城人才网
发布招聘、简历请关注公众号:蒙城人力资源网